English

图书直销问题多

1999-01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陈 洁 我有话说

出版社出了书,总是要送到书店里去卖的,可现如今,有这么一种书,出版后谁也见不着,只有推销人员拿着两页宣传单或者图书目录向你介绍,你打算买了,他再临时提货,这种卖书法叫直销。

好好的书,为什么不走书店的发行渠道,而要直销呢?

记者面前堆着一摞直销书的宣传单,从宣传单上看,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,其一,是大而全,动辄是几本、十几本一套的“书系”、“大全”、“全书”。二是装帧考究,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毛泽东藏帖》和《毛泽东诗词墨宝》,都是采用上等宣纸,木版水印封面,封底用真丝蓝色印花绫面精制,外配真丝蓝色暗花绢面平涵。其三,是定价奇高,以上述两套书为例,《藏帖》一函三卷,1280元;《墨宝》一函两本,980元。

据一名不愿透露个人情况的图书直销员介绍,这些书从出版社发到金台路图书批发市场,不会超过二折,其中文学作品、典籍巨作贵些,从一五到一八、一九折不等,而政治、社会类最低,只要一折。直销员卖书时,往往给买主八到九折,而他们到金台路买书时,不会超过三折。简单折算一下,一套标价2000元的书,出版社只批200元多一点,金台路的一级批发商批时不到600元,而二级直销商卖到1600-1800元,还宣称给的是优惠价。这名推销员自称“生意”好时每月收入近万元,(也就是卖出码洋2万元的书,相当于10多套书)。他长年在中国各地跑,其全部的联系方式是一个呼机和一台手机。

从金台路的暗访情况来看,直销书主要集中于以下类:最多的是所谓名著、经典,如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、《三希堂法帖》等等。据一级批发商介绍,这种书特好卖,一是常销,不怕过时;二是好作,出版社连编都不用编,直接照排或扫描印刷;三是体面,往家里一搁,“气派”,“立马上档次”。出版者、卖者、买者都有利。当然,这种书也最贵,动辄上千元。

另一类被看好的是社会热点类图书,这类书相对“便宜”,多在500至1000元之间。如《知青总纪实》(698元,出版社不详)、《新盛世危言》(880元,台海出版社)、《旧中国黑社会秘史》(690元,经济日报出版社)、《权谋经》(680元,同上),各类“秘闻”、“内幕”、“官训”、“回忆”,都被出版者包装利用了。

第三类是经济和法律书,如哈佛管理、MBA、资本运营操作、松下幸之助,少说也有上百种,而某法手册、某法法规及司法解释大全等,势头也不弱,价位在200至400元上下。

最后就是些实用类及教育类书籍,如医疗、电器、应用文写作、经济合同文书、家装施工等,由九洲图书出版社和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《新世纪教育知行书库》一套20本,3950元,另一套从宣传单看不知说什么的《教育至尊———中华教育经典》678元。估计不只学生和学生家长,连一般的学校都不见得买得起。

这些书,决非假冒伪劣,而且还很有背景,某教育类书由教育部官员任主编并题词;“野史”、“秘史”上标明领导人有关学习历史的语录;一本《计划生育领导工作全书》(498元)竟汇集了六七个重要领导人关于计划生育的题词,猛一看,还以为是题给这本书的。但看看这些“不假”的书,又总觉得其“虚”而“滥”。如《新盛世危言》号称“会诊时弊、揭要警世、启蒙社会、资政建言”,其实是由某高校两名硕士生主编,由两位主编所在系的系主任充任顾问,其质量实在不便恭维。而选题之同,则不仅是撞车,简直就是挤成一堆。以《中国老新闻》作书名的竟有两本(分别为1580元和698元)。你有《古典名著百部》(9800元,青海人民出版社),我有《名著宝库》(4800元,内蒙古人民出版社);这个是《传世名著百部》(999元,蓝天出版社),那个是《古典文学传世名著》(998元,青海人民出版社),让人分不清彼此。

这些书,不可说“脏”,但总是让人感到格调不高,好端端的唐传奇,被收入《艳史大系》,卖到1580元。而劳伦斯、井原西鹤、左拉、艾略特的作品拼在一起,就成了耸人听闻的《外国禁毁名著精华》,而且不介绍原书,只介绍其为什么被禁。

记者还发现,高价直销书中存在某些封建迷信“巨作”,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《相人观人用人全鉴》(680元),宣称“考察个人体貌骨相,预卜个人前途命运”。还有什么“酒学”,讲什么“你朦胧,我朦胧,你我正好签合同”、“喝酒不喝醉,收礼不受贿”,(999元,出版社不详);“绝学”(包括相墓宅、炼丹、房中养生、相面、奇门遁甲等,收的是《麻衣相法》、《周公解梦》、《测字秘牒》等,698元,青海人民出版社)。

这样一些价格不低,档次不高的书,都有谁买呢?国家某部委一位主任勉强回答了其购买1999元(以1700元成交)的《中华小百科全书》的原因,一是由公家报销,自己不掏钱;二是书虽由公家出钱买,但已成为其“个人”财富,其中的计算机等几本书已经被他拿回家给儿子用了。

与这位主任成交的推销员告诉记者,卖书要看时机,尤其是注意“上边”宣传什么,以便把书及时推销出去,因为这大多都是公家的买卖。他说,也有私人买的,多是白领和老板,但书费一般没有超过800元的。

有趣的是,所有被采访的出版社都声称其编某套书花了多少精力,用纸、印刷多么考究,多么物有所值等。而一问到成本细节,无一不答曰:“这是商业秘密。”

对此,新闻出版署的有关同志表示:“这些书是正式出版物,内容也合法,处罚有困难。”也就是说,这些人钻了法律和管理的空子,有人出、有人卖、有人买,似乎大家都得利。但细想想,花的是公家的钱,浪费的是纸张,糟蹋的是文化。图书直销,是否也该管一管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